文章
  • 文章
  • 产品
  • 论坛
  • 商铺
  • 视频
搜索
首页 >> 多肉知识 >>多肉问题 >> 教育|为什么“熊孩子”多?还不是因为“情商
推荐图文
更多
详细内容

最新评论
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

教育|为什么“熊孩子”多?还不是因为“情商

时间:2018-12-1     作者:phoenixchu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网络   阅读

fr4m0Mq1qMDMlQzR.jpg

Emotion Quotient
Tuesday
2018.11.27
RFEZl00Rc83ft23t.jpg

美国一本杂志报道,有效预测一个孩子未来成就的决定因素,不再是传统上人们认为的IQ(智商),而是近些年来心理学家不断研究证实的EQ(情商)。
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(Goleman)于1995年出版了一本畅销书《EQ》,此书被引入中国后,在媒体的大力宣传下,情绪智力在我国形成了一股热潮。大家仿佛都知道这个名词,但对于其真正的含义却不见得能了解清楚。
人人都在谈论情商的重要性,到底什么是EQ?
今天,我们跟随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、华语世界杰出的亲子教育专家钟思嘉教授,一同来探讨情商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,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。

EQ在英文中原是Emotional Intelligence(情绪智力),后来演变为Emotional Quotient(情绪商数,简称情商)。EQ是相对于传统上我们所知道的IQ而言的。EQ主要包括三项内容:
1.正确地识别、评价和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
2.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
3.调节情绪的能力
其实,EQ这个名词的内容与过去我们所知道的“了解自我、人际沟通、情绪管理、同理心、创造力”等能力都有关。换言之,EQ其实正是我们所谓的为人处世的能力。
美国一些研究者发现,许多智力高的人在长大成人后,并未如预期的那样,在事业上有很高的成就,反而一些智力中等的人却有着很高的成就。探究其原因,我们得知,一个孩子若在成长中懂得换位思考,学会与别人和谐相处;从事一些活动或工作不轻言放弃,有着坚持下去的毅力等,那么他在将来长大后,很可能就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和事业成就。同时,一个人的个性若是稳定、不急躁、自信,亦能有助于其在未来获得成功。
戈尔曼综合许多有关智商与成就的研究后发现,智商对人生成就的影响力至多只占20%,其余80%是由其他因素所致。因此,仅以智商来预测一个人的成就是狭隘偏颇的。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,关键在于:面对人生挫折和困难时,是否有足够的韧性和弹性?自我反省的能力够不够敏锐?了解别人、与人合作的意愿如何?诸如此类的种种能力才是人们工作、生活、学习的动力,才是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源泉。

fkN523F9hjfwfQhK.jpg

对于成年人而言,EQ能力基本成形,不是不能改变,只是不那么容易,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努力。但对于孩子而言,如能从小慢慢地培养,其EQ的提升却是大有可为的。
无论EQ、人格特质、社会智力、人际智力、自我管理能力……都说明一件事:多重视孩子除了功课以外的能力吧!如果父母真是为孩子未来着想,此刻该重视的应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,而不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读书机器或考试高手
父母帮助孩子提升情商(EQ),应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做起,比如给孩子提供培养稳定情绪和发展各种能力的家庭环境,尤其是父母本身的情绪和个性不能急躁,不能没耐性、没信心,因为父母是孩子最早、最直接的学习模仿对象。

父母的言行具有直接影响力
场景
五岁的女儿跑到父亲的身边,抬起头看着父亲说:“爸爸,我们来玩过家家好不好?”父亲回答说:“好。”女儿提议:“我来演你,你演妈妈。”父亲觉得有趣,也爽快地答应了。
女儿说:“那好,开始了啊。”说着跑到客厅中间,皱着眉头说:“阿珠,你是怎么搞的?客厅这么乱,怎么不收拾……”女儿肉肉的小手指着父亲,说出一连串的指责,像极了平日父亲抱怨母亲时的模样。父亲一脸尴尬,“我哪有这样……”
母亲在一旁看了不禁哈哈大笑,对孩子的父亲说道:“你看看,这下你知道你平时在家里是什么样子了吧!”父亲面有愧色,若有所思……

s11a7MZqKRgJ4EXH.jpg

上面这个场景是从一位妈妈口中说出来的,让当时在场的人都粲然一笑,有人说这个小女孩聪明伶俐,有人若有所思:“做父母的真得多注意自己的言行才是!”没错,孩子天生就是观察家,不仅很会观察大人的行为,而且还会不知不觉地学习、模仿。
模仿是孩子进行观察学习的重要一环,是孩子适应环境的重要技能,孩子的模仿行为无处不在,从简单到复杂,从动作到言语,从日常活动到社会行为。两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够通过模仿来获得重要的个人和社会技能了。因此,父母可要留心了,自己的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行会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。
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,不断记录下生活的点滴,在心里渐渐勾勒出父母的形象,这个形象也成为他长大后建立其他人际关系的“底板”。家长的道德修养、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。
我们常常认为,育儿是一个教育孩子的过程,其实更多的是家长教育自己。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,无不映照出我们自己的人格。
我们虽不是道德楷模,不是礼仪专家,难免有瑕疵,难免有疏忽。但为了孩子,父母要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。家长不希望孩子做的事,自己也别做。在把问题归结到孩子身上之前,家长先要反省自身的言行。让孩子亲眼看到父母自身具备的爱心、修养、友善、责任……做孩子的榜样,这是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。
尊重鼓励孩子发展不同个性
场景
你看看哥哥,你怎么就不能像他那样用功!你妹妹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出色呢,你多学着点!我们小时候,父母就经常用家中一个孩子的表现和成就来刺激另一个孩子的学习,即使独生子女家庭,父母口中也总有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我曾教过一位学生,她的姐姐和她从小学、初中到高中都在同一个学校,她不仅在家里备受打击,在学校也是如此。那些曾教过她姐姐的老师在看到她的名字时,都会说:“某某人是不是你姐姐?她非常优秀哦!”甚至有的老师会说:“加油!你可别丢你姐姐的脸!”原因就是:她有一个德智体美劳样样出色、大她两岁的姐姐。她说,尽管自己不服输,但总觉得成长在姐姐的阴影下。

aRJ99Vkw18JjkiVk.jpg

通过平日带领父母效能系统训练课程或团体的经验累积,我立即想到有关的教育理念和原则,就是“家庭星座”。所谓“家庭星座”,即比喻家庭中的结构犹如银河系中的星星一样,有各自的位置,保持相对的平衡。家庭的排行会影响兄弟姐妹的性格和行为。
例如,除了先天具有的能力原因之外,我们发现,有的哥哥姐姐语文能力好,弟弟妹妹则可能从文艺、运动等方面寻求发展。在个性上也有类似情况,两个孩子中很可能就会出现一个外向、一个内向,或者一个好动、一个好静的现象。
这里只做简单的举例,其实家中不同的孩子都有其相异的个性和能力的复杂发展。例如,孩子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,很自然地就会学习到:你在这个位置,那我就在别的位置,我的表现要与你不同。
于是,如果大孩子在某方面的才能已经获得父母的注意力和肯定,那么小一点的孩子则会从其他方面去获得自己在家中的归属感。简而言之,每个孩子都试图在家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。因此,他们根本不需要父母来刺激他们向自己的兄弟姐妹学习。
有时,父母的过度刺激反而更易造成他们抗拒,让他们刻意在另一个孩子表现好的地方落后、退步。为人父母者,可别忽略孩子之间这种悄然达成的默契!
提升容忍力,让孩子不再“玻璃心”
场景
朋友的孩子名叫小慈,今年五岁,很爱哭。哥哥坐了她的小椅子她就哭,找不到心爱的洋娃娃她也会哭,搭好的积木城堡倒了还是哭……每天为了各种芝麻小事要哭上好几回。“这孩子就是经不起任何挫折,整天被她哭得心烦气躁,搞得我也变得神经兮兮的。”朋友既焦虑又无奈地说。
记得有一次在这个朋友家做客,饭后,小慈因为要求买一套漫画书,父母没有立即答应她,马上就不高兴了,跑回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。做母亲的几度不忍,想到房间去安慰她,却因为我在场而不好意思起身离开。过了一会儿,小慈的哭声停止了,朋友开始担心:“怎么不哭了?会不会发生什么事?”我宽慰她说:“没事的。”朋友终究还是忍不住偷偷去瞧了瞧孩子的状况。果然不出所料,小慈一看到母亲的身影又哭了起来。事后,我问朋友,“你去房间时,小慈在做什么?”她说小慈正在静静地涂填色书。

HZqk6r0dod05TDOR.jpg

孩子是很弱小的,自身的能力和资源都比不过大人,但是他们有一件很有震慑力的武器,那就是情绪。好戏上场要有观众,如果父母给他不必要的注意,甚至被孩子的情绪要挟,反而会强化孩子的做法,让戏继续唱下去。
只要遇到挫折就跑去找别人帮忙,有的孩子甚至试都不试一下,直接动动嘴,家长就帮他把事情做好了,这时孩子再一句“爸爸妈妈真厉害,谢谢爸爸妈妈”,家长很无奈,摇摇头,却只能宠溺地笑笑。
我们很早就在谈论挫折教育,最近还出现了“逆商”这个说法,前些年还有家长会把孩子送去“艰苦磨炼营”之类的地方,想要锻炼孩子挫折容忍力。其实从小到大,孩子遭遇的挫折太多了,冰激凌掉地上了、饼干碎了这些大人眼中根本不算事的事情,对孩子来说就是挫折,根本不用特地去创设挫折情境。
孩子遇到挫折情绪不佳,家长要做的不是去替他解决问题,而是理解他的感受,和他一起想办法,鼓励孩子尝试解决问题。虽然家长经验阅历比孩子多,但家长不是万能的,要让孩子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,爸爸妈妈同样会遇到挫折,让孩子体会到挫折并不可怕。没有人生来就是赢家,也没有人生来就是失败者。
让孩子慢慢接受一些小风小雨的不顺心、不如意,进而在成长中学会经得起大风大浪。我们也要相信,孩子懂得如何自处。别害怕孩子哭,也别怕孩子不开心,只要他不伤害自己、不伤害他人、不毁坏财物,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,体验一下情绪没什么不好。回想一下,成长不都是在擦干眼泪,重新审视挫折,找到自己的应对方法之后产生的吗?

zG50bbe3gC9br5b3.jpg

钟思嘉教授
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,台湾资深心理咨询与家庭教育专家,华语世界杰出的亲子教育专家,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心理学教授、心理学系主任、理学院院长,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特聘专家,具有30余年心理学教学、实践和研究经验。主要出版家庭教育著作有《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》(畅销200,000册)《父母效能培训手册》《单亲父母成功教子方案》等。

zU7J1jl73vbGBUUz.jpg

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,理应是孩子最亲的人。只有先把自己“调到”和孩子同一频道,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结,孩子才能更好地“接收”父母的教导。
所以,培养情商(EQ)这个人生议题,父母应和孩子在同一条船上别担心,只要用心出发,多多练习,在实践过程中一起努力,父母和孩子就都能从中获益,成为从容淡定的情商高手。
相信这本《别让孩子输在情商》能够帮助你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做孩子情商的镜子,和孩子一起成为情商高手!
* 今日话题 *
对于孩子的“情商”培养
你有什么看法或建议?
留言区说出你的故事吧~
g4LZ5a3abhLSsla3.jpg

推荐阅读
《别让孩子输在情商(全新增订版)》
zuc92mpdLT229mk2.jpg

作者:钟思嘉 黄蕊
内容简介:
情商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,丰富的情感是孩子身上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。情商高的孩子更自信、更乐观,富有同理心,具备自我激励的能力,能很快从挫折中奋起,也更容易获得成功。而家庭是培养孩子情商最好的学校,有高情商的父母,才有高情商的孩子。本书作者钟思嘉博士从多年亲子教育和心理学研究的个案入手,帮助父母纠正自身的不良情绪和习惯,并提供了一整套管理孩子情绪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,帮助父母教给孩子受用一生的情绪调整能力,和孩子一起成为情商高手,让你的孩子更受欢迎,成就美好的人生。
作者简介:
钟思嘉,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,台湾资深心理咨询与家庭教育专家,华语世界杰出的亲子教育专家,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心理学教授、心理学系主任、理学院院长,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特聘专家,具有30余年心理学教学、实践和研究经验。主要出版家庭教育著作有《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》(畅销200,000册)《父母效能培训手册》《单亲父母成功教子方案》等。
黄蕊,哈尔滨工程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,豆豆妈妈工作室咨询师,美国禅绕认证教师(CZT-Asia 8)。师从钟思嘉教授,合著有《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实务》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:自主与自助手册》。
-END-

客服中心
联系方式
15537373787
18737372580
13503434014
- 网络代理
- 销售批发
腾讯微博
新浪微博
销售批发微信号
技术支持: 博睿雪慧 | 管理登录
seo seo